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网!

青春热线:0371-12355

心理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 > 典型案例 > 心理案例 >
2009年的冬季对于生活在大兴区清澄名苑小区的居民来说,格外寒冷,连续两起弑亲命案(11月23日李磊杀全家六口;12月27日张武立杀妻儿)在小区的发生给居民们的心头覆上了一层寒冰。有居民认为命案带有传染性,甚至怀疑小区的风水有问题,不少居民已经着手卖房搬家,再也不敢在此居住。对此,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蓝枫表示,犯罪行为不具有传染性,风水之说更不靠谱,在中国这么大的幅员内,恶性案件的发生带有一定的巧合性。他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小区居民的心理干预,让所有人都能够与家人有效沟通,避免此类恶性惨剧的发生。
  继发案件模仿的是行为而非动机
    新京报(以下简称“新”):大兴清澄名苑小区35天内连续发生两起弑亲案,这种发生在身边的暴力事件是否具有传染性,使得一些隐而不发的积怨暴发为命案?
    蓝枫(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蓝”):犯罪行为一般来讲不具有传染性,犯罪行为包括4个因素,故意、行为、主体、客体。一起案件发生后,一些本身已存在积怨的人会认为,有人这样做了,所以我也要这样做,前一案件确实对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是在模仿前一案件的行为,而不是模仿故意性,也就是无法模仿动机。两起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家庭压力过大,家庭成员沟通不畅,只不过地点恰巧在同一小区。
    新:就你观察,弑亲案件是否存在一定的共同点?
    蓝:杀人行为是我们生活教育中道德底线最严重的部分,每个人因为社会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在面对外界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方式也不同。因为无法了解每件弑亲案的具体细节,所以无法说几起案件有联系性,但弑亲案件中至少有两点是趋同的,第一是家庭长期积怨无法沟通,得不到化解,因此凶手会长期存在犯罪想法、犯罪心理斗争和犯罪前的准备行为;第二点则是,弑亲案件中的凶手一般都是30岁至40岁的中青年人,且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压力大,成暴力主体
    新:为什么凶手多为30—40岁的中青年人?
    蓝:这个年龄段的人,尤其是男人,一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是男人天经地义的责任,一旦家庭内部因为经济、就业、学业、医疗、养老等问题产生矛盾,对男人的指责是比较多的,这样一来给男人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如果不及时疏导压力,轻则产生一些情绪问题,重则引发暴力冲突,个别性格比较极端的人会选择犯罪的方式去发泄内心的压力。
    新:你认为文化层次影响犯罪几率?
    蓝:这并不是肯定的,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面对压力时选择沟通的几率会比较大,再有就是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准有一定的正比关系,也就是自我道德束缚能力会高一些。但是即便如此,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拥有很高的学历,如果遇到压力不会自我疏导,也会产生情绪问题,自然随着时间的增长就会积怨成疾,本身再加上性格的偏执极端,同样会作出极端的方式去弑亲。所以,文化程度影响犯罪发生虽然算是一点共同点,但是绝不是完全的。
    家庭教育要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
    新:一般而言,家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产生杀害亲人的行为?
    蓝:目前弑亲案在杀人犯罪中所占比例非常大,苏州某县3年内发生17起杀人案件,其中弑亲案件5起,占到近三分之一。很多犯罪人员因为受家庭教育影响,形成了有缺陷的性格,或者遭受了家庭暴力后就认为暴力是解决家庭问题的最佳途径,这一点导致了成年后自己面对家庭矛盾时的过激行为产生;其次,家人之间长期压抑缺乏有效沟通也是弑亲案发生的重要原因。要有效地防控弑亲案件发生,除了加强法制教育,还要在两个方面加强教育和干预。第一,加强家庭教育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第二,倡导家庭内部沟通,相互之间加强信任和理解。对于性格已经形成缺陷的人,如果无法弥补,只能避免和防范,但避免和防范的最重要渠道仍是彼此了解、理解、信任。
  “鬼附身”是逃避制裁
    新:在张武立弑亲案中,张武立是金融单位小领导,受教育程度应该比较高,平时和妻子感情也很好,对孩子也很好,案发前没有任何征兆,杀害妻儿后报警自称“鬼附身”,这并非是能预防的事情?
    蓝:此案的具体原因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好定论,但是不排除家庭内部有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矛盾存在。张某自称有精神病而杀妻害子,肯定是逃避制裁的一种说辞。至于杀害孩子,存在的可能是担心父母去世或者进监狱后,孩子会受苦,从而以“爱”的名义产生杀人动机。
    新:在发生两起命案的清澄名苑小区,有居民认为小区用地与风水有关,纷纷卖房搬家。居民的这种担心是否有依据?该如何来平复居民的恐慌心态?
    蓝:风水之说完全是无稽之谈,我现在住的小区是以前租界区的刑场,没觉得风水不好。频繁发生犯罪案件,尤其是此类恶性案件的单位、社区,应该作为公共安全事件,由政府出面对小区居民进行心理干预。应该,一,由社区进行科学宣传教育;二、社区内加强保卫,在形式上增强心理暗示;三,进行一些团体性的心理干预活动。 
  纵深
    弑亲案多发冬季?
    这几天我总结了一下,发现2009年的弑亲案主要发生在1—3月和11、12月———典型的冬季,包括2006年12月广东佛山的黄文义杀家人6口,2008年大年初五河北保定柴公敏杀亲戚9人。
    年关真是事儿多!
    我仔细思考这些已报道的大案发生的时间后,得出以下想法,希望给大家一点提示:
    第一:冬季,因为寒冷,人们的活动场所被挤压,全部进入到室内,家人相处的时间更多更长了,彼此的冲突也就更容易发生。由于是家人,彼此说话不像对外人那样客气,可能说得更加简单、直接、粗陋,也就更加容易带着情绪,从而导致出现不良的情绪感受。同时,由于家内空间限制,我们不易透出心中恶气,不易被转移注意力,不易消解心中的怨恨,因此,家庭冲突难免让人出现不良情绪的快速积累与爆发;
    第二:冬季,我们经常会借酒暖和身子,中国的酒文化更是强调“无酒不成席”,“酒”一下肚可以让人兴奋与热情,也可以让人张狂与嚣张!如果有人借机发起酒兴(疯),亲人或朋友还真得捏把汗呢;
    第三:年关也是结账或算账的时候,就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更何况家庭里常常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和事。所以,为了眼前的那点利和财,也有人会六亲不认的;
    第四:从作案人年龄分析,作案者的年龄多数在30-50岁之间。我推测这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人其生活压力更大些。如果一个人一无所有的话,不仅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也会一肚子愤恨!这种人更容易爆发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我的建议是:
    冬季,当我们相聚在家里时,要彼此多笑脸,多问候,多鼓励,少唠叨。体谅,原谅,再加上“好好说话”,就不会有太大的家庭冲突;当我们相聚在饭桌时,多喝些有营养的煲汤,多喝些去火的清茶,少喝些烈性酒,如果知道自己酒后表现不佳,最好不沾酒;当我们数着一年的收获,盘算着新一年的开销时,也要学会量入为出。面对偶尔的窘境,遇到点不大不小的挫折,大可不必沮丧,只要家人互相再体谅些,没有过不去的坎。
    任何一个人都要记住:家庭内不是辩论的场所,不是交易的场所,更不是大动干戈的地方。家,就是点亮屋灯,摆起饭桌,铺好床铺,让人身心放松的地方。
  家庭教育
    在孩子六岁前对他说“不”!
    我常讲:父母若在6岁之前(最晚别超过10岁)对孩子说“不”,他尽管会因为你的拒绝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番、在地上滚来滚去;可是你若等他12-14岁之后的青春期,再开始对他说“不”,他会离家出走、会服毒自杀、会跳楼威胁、甚至会杀害父母……因为那时候他已经有对付你的各种能力和选择。
    那么,如何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呢?
    第一,选择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间,一般应该在3-5岁。3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痛苦的感受表达,我们要帮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但是,孩子到3岁之后,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痛苦,而是一种意向表达,譬如:带他去朋友家,看到别人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带他去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到……父母一发现他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就要有意地进行“说不”教育;
    第二,“说不”的环境要讲究,无论他在哪里与你对峙,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带回家,最好选择在卧室内,因为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将门关上,让孩子单独面对你,感受一种情境压力,然后,告诉他“你今天这样是不对的!下次不许如此!”
    第三,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不要打骂他,或给他讲道理,因为他还小,很多言语还不太明白,而是要坐在他面前,看着他哭,让他一直感受你不让步的态度。他开始时会很伤心,还很气愤,这没有关系,大不了他在哭闹时将头撞在床脚上,但他自己一定知道疼,不再撞,而你这一时间的“坚持”就向他展示了你的态度,不要暧昧要坚决!
    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不迁就他———这种“较量”越早越好。
收缩
  • 电话:
    0371-12355 0371-56666665 15515512355
  •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上午08:30-11:30 下午14:30-18:00 周六周日 上午08:30-11:30 下午14:30-17:30
  • 关注公众号

  •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