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网!

青春热线:0371-12355

社会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 >

高考新政将推文理不分科 河南高考模式暂无变化

2013-11-19 10:36 来源:zz12355点击:

高考新政将推文理不分科 河南高考模式暂无变化

阅读提示 |

高考,简单一个词却可以改变亿万考生的命运,寄托着千万家庭的希望。

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播发,其中提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高考不分文理无疑是教改中的“大手笔”,其实,对河南来说,不分文理科不算是个新尝试,2001年至2003年间,我省实行的就是“3+大综合+1”的高考模式。

昨天,记者从省招办了解到,目前我省的高考科目设置不变,按三中全会精神和教育部的部署进行改革也会提前“告知”。

新政解析·河南状况

文理不分科,我省曾经尝试过

对河南来说,不分文理科不算是个新尝试。2001年至2003年间,我省实行的就是“3+大综合+1”的高考模式。“3”即语数外,“大综合”为理化生政史地等6个科目的综合。选考、兼招科目“1”,全省不统一划定分数线,由高校自主确定录取标准。

从2004年起,河南开始启用“3+文综/理综”高考科目设置方案。新方案中“3”为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为每个考生必考科目。“文综/理综”分别为文科综合( 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门课程) 和理科综合(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门课程) ,由考生根据个人情况选考其一,一直持续到现在。

记者走访:读者冯云1999年参加高考,文科生。听说今后文理有可能不分科,她侥幸地说:“幸亏我考那年文理是分科的,要不就我铁定考不上大学。”

参加2002年高考的王钰从高一开始便显现偏科,一碰到理化题就“打怵”。当年考试时,河南省实行的是“3+大综合+1”的高考模式,考试结果理科成绩拉了“后腿”,“不分文理科,对偏科的我来说,就是内伤啊!”

省招办称:目前我省高考无变动

《决定》一发,不少家长、学生第一反应就是“担心”。大家提出,学校的教学和孩子的学习基本是随着 “高考指挥棒”走的,假如高中三年的学习都不分科,高考时却要分科,这该怎么办?

“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还没有出台,学校需要等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之后才能采取进一步举措,目前学校在各阶段的教学工作仍按照原有的计划和步骤推进。”对于学生和家长围绕“变化”所提出的焦虑,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陈大琪说,目前我省的高考科目设置不变,仍是“3+文综/理综”的模式,将来我省将按三中全会精神和教育部的部署进行改革。她向大河报记者透露,即便是要进行改革,也不会“突变”:“按照教育部三年早知道的规定,如果有变动,我们会提前告知,所以学生和家长不必过于担忧。”

记者走访:骆女士的儿子今年读高二:“儿子选择理科。他的文科很不好,尤其是语文很差劲,偏科偏得厉害。所以现在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理科上,如果到儿子高考就取消分科,我们可是措手不及,这对偏科的孩子不公平。”

名师点评:不分科可防知识结构偏差

陈敦贤

河南省名师、郑州市终身名师、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老师,从事高中教学20多年。

●中国学生分科过早,不分文理科会有2/3学生受影响:目前河南基本是高一结束后,高二一开学就分文理科。中国学生文理科分得太早,国外并不这样。不分文理科,对文理倾向明显的学生肯定有影响。假设1/3的学生偏文科,1/3的学生偏理科,1/3的学生不偏科,如果不分科,至少2/3学生受影响。

●表面看压力大了,实际并非如此:文理不分科,学生学习的东西多了,表面上看起来负担加重,事实上并不一定。如果高考只考语数外,看着科目少,但也许考的题目会更深层次,难度加大;如果考的科目多,题目可能就不会那么难,掌握基础就行。

●会让学生知识结构更丰富:文理是互补的,大师都是文理兼长。目前国内一些大学已经有了改变,比如学生入校,大一、大二不分专业,到大三再分专业。改革是很好的诱导,也必然会影响到初中、小学,让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更丰富。

刘成章

周口市郸城一高校长

文理不分科可防知识结构偏差,可加强学生平时的学业水平测试,对偏科的学生来说,有些科目达到合格就行了,不一定将所有科目放到高考里去考。

新政解析·专家访谈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文理不分科,必须与招考分离同步推进

昨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决定》明确提到不分文理科,是《决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相对于教改纲要的新意之处。推进高考不分文理科,这一构想是很好的,可以避免中学过早分文理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出现偏差。

但是,实行这一改革,必须与考试、招生分离同步推进。如果离开了考试招生分离,而在现在的集中录取框架之下,实行不分文理科,可能会出现两方面问题:增加学生的负担;无法通过文理不分科,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破解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

这次《决定》提到实行考试、招生相对分离,是破解基础教育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简单地说,实行考试、招生分离,就是中学自主教学、考试社会组织、大学自主招生。按照这种招考模式,中学将摆脱考试指挥棒,自主设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未来学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以及课程难度。

应努力突破集中录取制度,应多次录取

对于高考改革来说,形式上的文章,就是考试科目改革、分值调整,而实质性的改革,则是实现考试招生分离,推进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

当前高考改革的关键就在考试、招生分离,这就应该努力突破集中录取制度。

推进一年多次考,应该多次录取才有成效,否则,多次考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进行排序录取,还是为一次集中录取服务,非但不能减轻学生焦虑,反可能增加学生的焦虑。

如何推进“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

如何推进“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这需要将已经尝试的高校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脱钩,将自主招生移到统一高考之后,并把统一高考的功能从目前的选拔转为评价即可。在统一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大学可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申请成绩要求的考生可自主申请若干所高校,大学独立进行录取,每个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不仅需要落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还要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多次考试多次选择,同时与多次录取相结合。

相关链接

高考大事记

1977年:恢复高考。

1983年: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1989年:高考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1999年:教育部考试推行“3+X”科目改革,广东省率先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英语考试加试听力。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次实现全面网上录取;同年,北京市在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进行自主命题尝试。

2004年:推广分省命题。

2006年: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同年,自主招生高校扩大到53所。

(大河报)

收缩
  • 电话:
    0371-12355 0371-56666665 15515512355
  • 微信号:
    15515512355
  • 工作时间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8:00
  • 关注公众号

  •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