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成绩
2013-10-24 17:06 来源:zz12355点击:次
不同的学习态度制约着学习的动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不同。因此可以说学习态度制约学习的效率,制约学习的成绩,制约考试的成绩。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内因之一。
1.我要学
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兴趣它就变成了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我要学就能发挥自己内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动员自己的潜能,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如果是要我学的话,家长要你学,老师要你学,为了考试而学,那可能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甚至有些学生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而在网络上,变成网虫,更有甚者离家出走。正像林茜同学所说的,她认为只有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你就会主动地学,只有主动地学时接受到东西才是最多的。这样不是把学习成绩当做目标,而是把学到的东西当做自己的目标,这就站得更高,而不是对分数斤斤计较,所以我一向对分数比较平淡。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动力,而且学习起来容易接受,知识容易记得住。如果没有兴趣,今天是被人逼着去学,叫你背公式,那样我觉得记忆效果就不会好。所以我觉得学习主要还是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应尽量培养兴趣,把有意思的部分挖掘出来,让自己喜欢上这个学科,然后在这个学科上才有发展。
2.学习是一种享受
学习用一种兴趣态度去学就变得有滋有味,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而不是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如果以要我学的态度去学习,就会感到学习是枯燥无味的,甚至是绝望的、头疼的事情,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我觉得学习首先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大自学观
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兴趣就会主动去学,就会增加自己的学习能力。学生是否具有学习能力和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他学习的接受速度、学习的质量、学习的成绩,而且决定他以后进入社会之后会学习,会自己掌握知识,会自己根据工作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去主动地学习知识。他的自学能力就是自己的老师,换句话说进入社会之后学习是终身的事情。我们处于学习型社会,首先从素质角度看就是要培养自学能力。任何一个大学问家、大科学家都具有高度发展的学习能力。不是仅仅靠学校所学到的那点知识就能满足工作需要,就能满足创新的需要,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凭的是自己的自学能力。
4.学习态度制约学习成绩
把学习看成一种兴趣就会主动学,就会学得快乐。这是为了充实自己,为了掌握知识,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学,而不会是单单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学习。有的同学就是为了分数而学习,越学成绩越差,越考成绩越滑坡,这就是学习态度上出了问题造成的恶果。正像张博扬同学所说的,学习本身是一种吸取前人的经验和启发自己智慧的活动。当然这个定义可能有点哲学化了,但就核心来说我就认为学习还不是一种负担,学习就是使自己能够变得充实,当然还是增强自己的实力。
一个人把学习看成一种兴趣就会学得好、学得透,就会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就会使自己的学习实力得到增强,从而有雄厚的学习实力。
5.学习态度制约学习效率
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兴趣,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学习效率就会高。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和学习成绩是有关系的,当然话也不能绝对说,谁越刻苦谁就学得越好、谁就考得越好。如果学习非常刻苦,但是方法不对头,或者说学习态度出了毛病,也很难学得好、也很难考得好。我觉得一个效率足够的人看一个小时书就挺管用了,这个书你看一遍就能看懂,这肯定比那些看两遍三遍的人省很多时间。学习上最重要的还是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时间。考试分数高不是靠拼时间,不是靠题海战术,不是靠拼命的,靠的是素质,靠的是能力,靠的是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期间,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就具有以后自我发展、自我提高,适应研究型学习、研究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一笔最重要的财富,而且也是考试成功的素质保证。各种考试都会成功,因为你素质高,素质决定考试成绩,素质决定考试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