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网!

青春热线:0371-12355

社会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 >

妈妈不留神 2岁半宝宝把药当糖吃吞下大半瓶

2013-07-24 11:02 来源:zz12355点击:

 

妈妈不留神 2岁半宝宝把药当糖吃吞下大半瓶

 

爸爸在医院照顾聪聪

 

宝宝把药当糖吃,吞下大半瓶

  “一会儿没看见,就出事了。”23日,记者在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急诊科见到了2岁半的宝宝聪聪(化名),他坐在病床上玩着玩具,精神不错,脚上扎着针,依然在输液。

  聪聪的爸爸马文献向记者介绍了事发的经过。20日上午,聪聪妈妈把他放在床上,转身叠被子,再转过身来,就发现聪聪拿着一个小药瓶,满嘴都是药片,瓶子里的药已经去了大半。马先生说,那个药是聪聪4岁的姐姐服用的肾上腺色腙片,因为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经常流鼻血,所以家里常备着这种药,用于止血。“他姐姐每次服用不过1片而已,他倒好,一家伙吃掉了大半瓶。”

  马先生介绍,这种药的规格是一瓶100片,每片0.25mg,药片很小,所以宝宝很容易吞食。担心是药三分毒,马先生立刻带着聪聪到了当地县医院洗胃。虽然洗过胃,但为保证宝宝的安全,医生建议转往大医院。当天下午3点,马先生带着聪聪转来洛阳。

  目前,聪聪恢复良好,预计很快可以出院。 

  床头柜里的氰化物

  宝宝竟能翻出来

  在该院急诊科,除了聪聪,还有另外3个孩子因误服毒物住院。其中包括1岁多的小美(化名),由于误服氰化物,她住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好在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那东西放在床头柜两三年,要不是孩子翻出来,家里人都给忘了。”23日,记者在医院见到了小美的奶奶张女士,他们家住义马市,19日上午,张女士把孩子放在床上,自己到客厅找胶带,准备把一张残缺的10块钱粘好。在这个时候,小美打开了床头柜,并从中翻出一个瓶子。

  “我听见孩子叫了两声,以为她看不见我着急。”张女士说,于是她赶忙走进卧室,发现小美把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盖打开了。张女士当时心里就觉得不好,赶紧倒水让孩子漱口,但还是晚了,孩子已经舔食了瓶盖,于是赶紧送往医院,由于氰化物毒性剧烈,孩子转往河科大一附院后,被送入了重症监护室。

  此外,另外两个孩子因误服存放在家中的农药中毒,年纪都在1-3岁之间,如今均已脱离危险。

  包装花哨物品

  孩子容易“中招”

  随后,记者走访了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等医院了解到,儿童误食有毒物质的情况时有发生。近一个月来,仅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误服毒物的儿童就有10例左右。

  “除了农药、老鼠药这样的剧毒物,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品都可能被孩子误服,然后产生不良反应。”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秀介绍说,包括洗洁精、洁厕灵、干燥剂甚至化妆品等,这些日用品在家长的眼中似乎无害,但1-3岁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又缺乏辨别能力,看到什么都想摸一摸,而且拿起来就往嘴里塞,尤其是面对一些包装精美的物品,孩子都可能会误以为是“美食”。

  据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急诊科医生秦亚黎介绍说,她接触过不少儿童误服异物的病例,年纪在1-4岁之间,其中误服降压药、锌硒宝甚至避孕药的都有,她曾接诊过一个孩子,连着吃了两瓶锌硒宝。“虽然是药物,但服用过多会对孩子肝、肾等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提醒:

  家长看孩子多留心

  误服毒物及时就诊

  那么,面对五花八门的“误服”,家长应该如何预防,避免孩子受罪呢?秦亚黎表示,很多病例都是因为家长护理不当造成的,比如一些有毒物品,应尽量避免用饮料瓶来装,对于药物、洗洁精等容易被孩子误服的物品,要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此外,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哪些东西不能吃,要跟孩子讲清楚,不能为了哄孩子吃药,故意把药物说成“糖豆”。

  “一旦发生误服,要及时就医。”张国秀主任介绍说,尤其是误服鼠药、农药等,一定要抓紧就医,避免造成遗憾。
郑州青少年心理咨询

收缩
  • 电话:
    0371-12355 0371-56666665 15515512355
  • 微信号:
    15515512355
  • 工作时间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8:00
  • 关注公众号

  •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