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2 09:40 来源:zz12355点击:次
昨日上午,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民航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签署三方合作协议。
“中国民航大学河南教育中心”揭牌
□记者 朱琨 王迎节 文
白周峰 摄影
核心提示 | 云端开工刚起步,就搭人才金桥来。
前天,省委、省政府赋予航空港区省辖市级管理权限,将倾全省之力支持航空港区发展。昨日,中国民航大学顶尖专家团就飞抵郑州,承诺将举全校之力“智”援航空港。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民航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并为“中国民航大学河南教育中心”揭牌。
这,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首个有关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的合作项目,也是我省与中国民航大学的首次合作。预计未来5年,将有1万余人高端定制人才直送郑州航空港。
政媒校全新组合 为航空港打造定制人才输送机
政府职能部门、媒体、学校“抱”成新组合,只为航空港“凤凰台”引来更多“飞翔系”的人才。
昨天上午,省人社厅、中国民航大学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打造政、媒、校“抱团”新组合,人才服务管理、宣传传播、人才培养和输送的负责人齐聚省人才交流中心。三方携手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招聘、毕业生就业、人事代理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以人才支撑和保障共同助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艳玲,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杨盛道,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朱夏炎,中国民航大学校长吴桐水、副校长董健康,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三方签署协议为战略合作启幕,王艳玲、吴桐水共同为“中国民航大学河南教育中心”揭牌。根据合作协议,该中心将作为三方合作的具体执行机构,依托中国民航大学教育资源为郑州航空港区培养中高层管理人才,并开展相关职业资格培训。
仪式后,曹允春还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如何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作专题讲座。
三方合作,将是1+1+1大于3的效果
强强联合力引人才,“金桥”工程蓄势待发。
杨盛道说:“中国民航大学作为国内唯一一所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的高等学府,航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经验丰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影响力大、覆盖面广。这样的合作能实现共赢,为航空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首个国字号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落地郑州,中国民航大学高度关注。吴桐水表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新一轮航空港经济的强力支撑,我们愿意为首个航空港先行区建设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吴桐水来河南次数不多,对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构成及发展现状有浓厚兴趣。
对此,朱夏炎介绍道:“目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除拥有河南日报、大河报等10种报纸,还有大河网、大豫网、河南一百度三大网站。集团报网均有自己的官方微博,且粉丝众多。”
朱夏炎说,中国民航大学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省人社厅专门成立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人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无论在传统媒体领域还是新媒体领域,都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这次合作,将产生1+1+1大于3的效果。
借力“中航大”,每年为航空港区培训、输送2000余人才
助力航空港区腾飞,三方合作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首个有关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的合作项目,也是我省与中国民航大学的首次合作。合作期间,预计每年将培训各类专业性、实用性人才2000余人,为我省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全面助力航空港区发展。
中国民航大学河南教育中心,这个黄金智库将怎样运转?根据合作协议,该中心将会结合中国民航大学的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培训、科研合作等相关工作。该校的知名专家将被邀请到河南各航空相关类企业,以兼职、讲学、创业等形式,引导、推动高校与港区打开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未来,航空港区还会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中国民航大学的学生将会直送港区,进行针对性的实习及创新创业实践。
而省人才交流中心这一人才服务平台,将进一步发挥航空高端人才的“大管家”作用,为愿意投身航空港建设的中国民航大学毕业生,开启引进、招聘、人事代理、流动党员管理、职业素质测评、就业指导等便捷服务。
还有4个专项行动计划,
为航空港区揽人才
昨日,大河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除了三方携手“智”援航空港,该厅还开展有“全面技能振兴工程”、“省产业集聚区暨航空港人力资源保障”、“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招才引智”等四个专项行动计划,全方位为航空港区揽人才。
四大计划一出,包括航空港区在内的河南人才库将注入全新血液。2013年,预计我省将为产业集聚区和航空港组织开展人才招聘和职业介绍服务136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并帮助产业集聚区和航空港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2600人次。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是此次合作的见证者、推动者之一
航空港实验区首个有关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的合作项目落地,河南与中国民航大学首次合作,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是见证者、推动者之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就派出旗下河南日报、大河报的记者,到中国民航大学采访,并因此与中国民航大学结下不解之缘。
今年5月5日,省人社厅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尤其是集团旗下的大河报联手,共同在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召开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专场招聘会。
相信很多人对那次招聘会的景象记忆犹新——航空经济产业链条上的110家企业,提供了4600多个岗位,1.6万人排着长队进场求职,其中4000多人达成了求职意向。一方求贤若渴,一方应者云集,招聘会的火爆,正反映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魅力。
而这场招聘会,还专门在网上为中国民航大学的学生开通了求职绿色通道,提前为“抱团”埋下伏笔。
仅仅两个多月后,合作三方郑州相聚,职能服务、传播打造、培养输送默契联手,“智”援航空港的合作水到渠成。
郑州青少年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