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2 08:51 来源:zz12355点击:次
5月11日,北川群众在纪念碑前祭奠在地震中遇难的人。本栏图文均为新华社发
三张图片分别对比了北川、汶川和青川恢复重建后的新貌与5年前震后的场景。
记忆在五年前的“5·12”骤然定格,希望在五年后的今天成为现实。汶川抢险救灾的惊心时刻,见证了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共同抗击灾害风险的顽强与坚韧;五年恢复重建的艰辛历程,度量出一个伟大国家执著筑梦的成长轨迹和巨大跨越。
五年前,汶川特大地震突然袭来。生死大救援凝聚起亿万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的坚强意志。五年后,芦山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全国各界紧急行动,戮力同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快速反应、有效应对,凸显沉着驾驭复杂救灾局面、总揽统筹发展大局的卓越能力,鼓舞抗震救灾的坚定信心、凝聚重建家园的强大力量。
五年间,中国的抗击灾害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从汶川地震后加班加点生产抢运救灾急需物资,到芦山地震后有序调运救灾储备物资,有备无患让救灾更加从容、高效。
五年中,砥砺奋进的人民也在不断成长。网络上,声援、祈福灾区
的浪潮迅速集聚,理性参与救援的呼吁自发形成。从传递救灾信息到传播救助知识,从物资筹集到心理疏导,爱心在网络上涌动,正能量在现实中汇集。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从悲壮走向豪迈,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已经交出合格答卷,芦山地震的安置重建正在有序进行。放眼今日汶川,新建小镇宛如图画,发展水平超过震前,笑容洋溢在人们脸上。五年恢复重建的成就,深刻揭示了力量在国家、优势在制度、奋斗在人民的真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实现梦想的过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唯有经历苦难,经过奋斗,追梦的意志才能更为坚毅,圆梦的能力才能更加强大。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实现伟大复兴梦想征途上,中国人民必将用坚持不懈的接力奋斗去战胜一个个困难挑战,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变成现实。
郑州心理咨询
(河南日报)